鐵碳-砂濾的深度除磷工藝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水-國內-環保技術-七星資訊-北斗智庫環保管家

<th id="8f48i"><pre id="8f48i"><rt id="8f48i"></rt></pre></th><button id="8f48i"><object id="8f48i"></object></button>
<tbody id="8f48i"><pre id="8f48i"></pre></tbody>

  1. <button id="8f48i"><object id="8f48i"><menuitem id="8f48i"></menuitem></object></button>
  2. <rp id="8f48i"><ruby id="8f48i"></ruby></rp>

      官方微信公眾號

      輕松掃一掃 環保更簡單

      個人中心

      網站客服

      掃碼咨詢 方便快捷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七星資訊 » 環保技術 » 國內 » » 正文

      鐵碳-砂濾的深度除磷工藝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來源:環保尖兵 | 發布時間:2023-04-18

              據統計,2002年—2016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由320.5萬t增長至202億t,已成為小流域污染的主要來源及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因素。磷作為導致農村水污染的重要指標,開展去除率的研究變得十分重要。由于農村污水排放具有污水量小、分布廣泛等特點,且管網建設落后,導致分散農村生活污水難于管理。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體中,而污水中氮磷含量一般較高,加之農村河網水系連通性差,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目前,農村污水處理設備除磷采用化學沉淀法,該方法操作簡單,設備運行處理效果穩定。然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一般分布零散且距離維護點較遠,采用化學沉淀法除磷需人為定期添加化學絮凝劑,一般加藥周期<15 d/次。因此,定期加藥維護人工成本較高,給項目點持續穩定達標運行增加了難度[1]。目前,國內外開展了大量針對城鎮污水處理廠除磷技術及工藝應用研究,但對農村分散生活污水的除磷技術卻關注較少,需開發適宜性可持續除磷技術解決此問題。微電解法是一項被廣泛研究與應用的廢水處理技術,近30年來被泛應用于印染、電鍍等行業進行預處理,在生活污水除磷方面應用較少。杜利軍等[2]通過“均質化—碳化—成型”工藝制備得新型鐵碳微電解填料用于除磷,處理效率達 98%,可實現含磷廢水達標排放,證明工藝處理的的高效性,但受限鐵碳板結鈍化等問題,微電解工藝用于實際工程中仍然較少。針對傳統化學除磷技術藥品更換頻次高,人工運維頻繁且成本較高的問題,論文擬開發鐵碳緩釋除磷技術,更換周期≥12月/次,可大大降低設備運維人工成本,實現可持續運行及穩定達標排放。研究選擇鐵碳填料作為緩釋除磷開發主體,鐵碳填料利用鐵和碳之間1.2 V的電勢差形成無數微小原電池,對污水進行氧化和沉淀作用,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鐵碳填料具有緩釋特性,使其在運行成本及使用周期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受到污水處理領域的青睞[3-5]。在除磷方面,污水經鐵碳微電解處理后形成磷酸鐵沉淀,使色度和懸浮物(SS)上升,因此,需匹配后續處理[6]。本文將鐵碳微電解技術與砂濾工藝相結合,解決傳統微電解技術在處理生活污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實現高效穩定除磷。
       
        1 試驗平臺搭建
       
        1.1 材料
       
        鐵碳填料由山東濰坊某環保公司提供,近似球形,直徑為30 mm,鐵碳比為1∶1、2∶1、3∶1和4∶1;磷酸二氫鉀(AR)購自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
       
        1.2 試驗方法
       
        采用模擬含磷廢水溶液進行除磷效果測試試驗,以磷酸二氫鉀配制,TP濃度控制在5 mg/L左右。在室內溫度為25 ℃下,取2.5 L的模擬含磷廢水置于5 L燒杯中。將曝氣機出氣口接于直徑為100 mm的納米曝氣盤,并將其置于燒杯底部,起攪拌和提供溶解氧的作用。試驗前將鐵碳填料浸泡于相同濃度的含磷溶液中,以去除鐵碳的吸附作用。根據試驗需要調節試驗參數,反應后經砂濾去除水中難沉降的SS。
       
        1.3 研究方法
       
        針對微電解除磷技術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實驗室小試試驗,確定鐵碳最佳試驗條件、運行方式及補充周期,確保TP能穩定達標,并成功運用于實際工程案例中。具體研究思路如下。
       
        (1)確定以微電解技術為核心技術去除TP的方法。
       
        (2)研究現有微電解材質特性,通過經濟性成本分析及小試試驗,后置砂濾裝置。開展鐵碳比、鐵碳投加量、水力停留時間、曝氣量4個因素的單因素優化試驗,確定鐵碳最佳試驗條件。
       
        (3)將鐵碳-砂濾深度除磷工藝應用于工程實踐中,保證出水穩定達標。
       
        1.4 工藝原理
       
        由于鐵碳之間氧化還原電位相差1.2 V,當存在電解質溶液時,兩者會通過原電池效應發生電極反應,生成一些金屬離子和活性物質去除污染物。鐵碳填料在污水中會形成原電池,Fe氧化生成Fe2+,Fe2+被氧化生成Fe3+。隨后圖片反應生成FePO4沉淀,還會伴隨鐵的氫氧化物、鐵鹽沉淀、Fe3+的水解和縮合等一系列次生反應過程,形成各種形式的復雜沉淀物[7],包括伴生產物Fe(OH)3、FePO4、Fe6(PO4)4(OH)5等。在此過程中,主要發生電化學作用、化學氧化作用、沉淀作用以及共沉淀作用[8-9],其主要化學反應如式(1)~式(10)。
       
        電化學作用:
       
        陽極(Fe):Fe-2e-→Fe2+ (1)
       
        陰極(C):O2+2H2O+4e-→4OH- (2)
       
        化學氧化作用:
       
        Fe2+-2e-→Fe3+  (3)
       
        4Fe(OH)2+O2+2H2O→4Fe(OH)3 (4)
       
        3Fe(OH)2+Fe(PO3)2+O2→2FePO4+2Fe(OH)3  (5)
       
        沉淀作用:
       
        Fe2++2OH-→Fe(OH)2↓ (6)
       
        Fe3++3OH-→Fe(OH)3↓ (7)
       
      (8)
       
        (9)
       
        共沉淀作用:
       
        FePO4+ Fe(OH)3+ Fe(OH)2→Fe6(PO4)4(OH)5↓ (10)
       
        2 試驗條件分析
       
        鐵碳通過微小原電池反應產生的鐵離子與的化學沉淀和Fe(OH)2的混凝作用,將磷從液相轉移至固相中,實現除磷的效果。本試驗對鐵碳比、填料比、水力停留時間、曝氣量這4個因素進行了單因素優化試驗,試驗結果如下。
       
        2.1 鐵碳比
       
        鐵碳比是影響微電解原電池數量及鐵離子溶出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10-11]。試驗分鐵碳比1∶1、2∶1、3∶1、4∶1共4組,鐵碳投加量為100 g/L,水力停留時間為4 h,曝氣量為12 m3/(h·m3),進行多批次重復試驗,不同鐵碳比條件下溶液中TP濃度變化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鐵碳比由1∶1增加至3∶1,除磷效果逐漸顯著,在鐵碳比為3∶1的溶液中TP濃度下降至0.19 mg/L,而鐵碳比繼續增大至4∶1,其除磷效果較3∶1的反而下降。結果表明,鐵碳比過大或過小對除磷效果均不利。增加鐵碳中的鐵含量,可使鐵碳體系中的原電池數量增多,提高填料的除磷效果;但當鐵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原電池數量達到飽和點,再提高鐵含量不僅不會增加原電池數量,反而會壓縮鐵碳之間的間距,影響原電池反應,從而降低除磷效果[12-13]。因此,鐵碳比為3∶1時除磷效果最好。
       
       
       
        圖1 不同鐵碳比除磷效果
       
        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Iron Carbon Ratio on Phosphorus Removal
       
        2.2 鐵碳投加量
       
        增加鐵碳填料的投加量可提高原電池總量,利于鐵離子的迅速溶出并提升除磷反應速率,但投入填料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為確定微電解填料的最適投加量,選取鐵碳比為3∶1,水力停留時間為4 h,曝氣量為12 m3/(h·m3),使用不同投加量的鐵碳進行試驗。不同投加量條件下溶液中TP濃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鐵碳投加量的除磷效果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Iron and Carbon on Phosphorus Removal
       
        由圖2可知,投加量越大,除磷效果越好。反應水力停留時間4 h后,鐵碳投加量為50 g/L的試驗組溶液濾后TP濃度為1.65 mg/L,而投加量為100、150、200 g/L的試驗組溶液濾后的TP濃度都降至0.35 mg/L以下,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從經濟性角度考慮,鐵碳最合適的投加量為100 g/L,同時,100 g/L的試驗組溶液在砂濾前TP濃度為0.99 mg/L,將鐵碳投加量提高至150、200 g/L后砂濾前TP濃度變化不明顯。此現象表明,鐵碳微電解反應后的一部分TP存在于難沉降的SS中,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鐵碳處理后增加砂濾的必要性。
       
        2.3 曝氣量
       
        由鐵碳微電解除磷的機理可知,反應過程受鐵溶解(2)和氧化還原反應(3)的限制。其中氧化還原反應為可逆反應,受水中溶解氧控制,在無外力干涉下水中的溶解氧不超過9 mg/L,影響OH-的產生速率,需采用曝氣手段提高溶解氧。同時,曝氣還能對鐵碳起沖刷作用,將表面的Fe2O3、Fe(OH)3、磷酸鐵等物質剝離,使鐵碳保持活化狀態。鐵碳比為3∶1,鐵碳投加量為100 g/L,水力停留時間為4 h條件下,不同曝氣量下的除磷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曝氣量的除磷效果
       
        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Aeration Rate on Phosphorus Removal
       
        由圖3可知,隨著曝氣強度的不斷增大,TP去除率逐漸升高,出水TP濃度不斷減小。試驗中,在12 m3/(h·m3)的曝氣強度下,砂濾后TP濃度已降至0.33 mg/L,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適當的曝氣條件下,大量由鐵板電解產生的亞鐵離子可以更快地被氧化成鐵離子,促進其與磷酸根離子的結合;另一方面,一定速率的曝氣量可使反應體系趨于良好的流體運動狀態,提高反應離子間的碰撞幾率。但若進一步增大曝氣量,大量氣流擾亂流體狀態,干擾離子間反應,除磷效率下降[14]。因此,最佳曝氣量控制在12 m3/(h·m3)為宜。
       
        2.4 水力停留時間
       
        由于鐵碳微電解反應在水中自發進行,在穩定環境中鐵碳會以穩定速率釋放鐵離子。然而,鐵碳在除磷過程中會受到磷酸根離子的限制,磷酸根離子濃度越低則反應(6)和反應(7)越多。因此,為防止鐵碳發生過反應,水力停留時間應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鐵碳比為3∶1,鐵碳投加量為100 g/L,曝氣量為12 m3/(h·m3)條件下,不同水力停留時間下的除磷效果如圖4所示。水力停留時間為4 h時,出水TP濃度砂濾前為1.02 mg/L,砂濾后為0.33 mg/L,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當水力停留時間延長至5 h后,雖然出水TP濃度進一步降低,但從經濟角度分析水力停留時間選擇4 h最佳。
       
       
        圖4 不同水力停留時間的除磷效果
       
        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HRT on Phosphorus Removal
       
        試驗通過優化運行參數,工藝出水磷指標穩定低于0.5 mg/L,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系統運行穩定,且操作簡單、維護量小、能耗低。此時,鐵碳微電解除磷的最佳工藝條件:鐵碳比為3∶1,鐵碳投加量為100 g/L,曝氣量為12 m3/(h·m3),水力停留時間為4 h。
       
        3 實際數據應用
       
        3.1 工程項目應用
       
        采用鐵碳-砂濾組合進行強化除磷,相比化學法,操作簡單,維護量小,從而為鐵碳-砂濾的深度除磷工藝在農村生活污水中的應用,一級脫氮除磷強化提供解決思路。為分析鐵碳-砂濾除磷工藝實際工程中的除磷效果,將該工藝應用于蘇州市金庭鎮某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該項目污水處理系統采用固定床生物膜工藝,為防止鐵碳板結鈍化,裝置通過特殊結構設計,通過機械方法使鐵碳運動,互相摩擦去除氧化膜,避免長時間電解過程中陽極鈍化及鐵碳板結問題。項目區生活污水水質情況如表1所示。
       
        項目設計進水水量為30 t/d,根據小試試驗確定,鐵碳反應池設計停留時間為4 h,反應池容積為6 m3,設定曝氣量為12 m3/(h·m3),鐵碳比為3∶1,鐵碳投加量為100 g/L,石英砂級配為0.5~1.0、1~2、2~4 mm,濾層厚度為45 cm。為保證過濾澄清度,砂濾過濾濾速控制為1.5 m/h,石英砂過濾器反洗頻次1~2次/d,每次反洗時間為15~30 min,保證過濾器持續穩定運行。工藝流程如圖5、圖6所示。
       
        表1 蘇州市金庭鎮某一農村生活污水水質
       
        Tab.1 Quality of Domestic Sewage in Rural Area of Jinting Town, Suzhou
       
       
       
        圖5 項目點流程圖
       
        Fig.5 Flow Chart of Project Points
       
       
        圖6 設備立面圖
       
        Fig.6 Equipment Elevation
       
        3.2 出水水質情況
       
        項目穩定運行一年以上,運行期間內進水水溫為11.2~27.3 ℃。項目點實際出水數據(表2)表明,系統出水各項指標均較穩定,CODCr、BOD5、NH3-N、TP、TN、SS濃度基本可達到一級A標準,其中TP濃度可穩定達標于一級B標準,說明鐵碳+砂濾深度除磷工藝具有出色的穩定性。
       
        微電解除磷去除效果如圖7所示, 進水 TP 濃度為3.5~7 mg/L,平均濃度為5.64 mg/L。當進水TP濃度為3.5~5 mg/L時,出水TP濃度穩定于0.5 mg/L以下,達到一級A標準;當進水TP濃度在5~7 mg/L時,出水TP濃度穩定小于1 mg/L,達一級B標準;平均去除率為91.84%~95%。項目試驗結果表明,微電解除磷-砂濾技術可有穩定高效的除磷效果,出水TP穩定達標。
       
        表2 蘇州市金庭鎮某項目出水水質
       
        Tab.2 Effluent Quality of Project in Jinting Town, Suzhou
       
       
       
        圖7 微電解除磷去除效果
       
        Fig.7 Effect of Micro-Electricity on Phosphorus Removal
       
        系統連續穩定運行一年,按月測量鐵碳質量的下降情況。鐵碳質量百分比隨時間的變化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持續穩定運行一年,電解材質持續釋放,總質量比下降至20%,TP去除率未受影響。當運行至13個月時,TP去除率逐漸下降,表明系統鐵碳添加周期可維持在12~13個月,相比傳統化學加藥方法,維護頻次大大減少,節省大量的運維成本。
       
       
        圖8 鐵碳質量隨時間的變化
       
        Fig.8 Change of Iron Carbon Mass with Time
       
        3.3 經濟性分析
       
        目前,大部分農村污水處理均采用化學加藥輔助運行去除TP,投加PAC頻率高,加大了運行維護難度及成本。鐵碳-砂濾工藝初次添加鐵碳滿足一年以上的使用周期,減少運行維護頻次,節省大量人工成本。對兩種處理方式進行經濟性對比分析,分析以獨立項目點,除磷單獨維護工作量計算,其經濟性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經濟性對比分析(處理規模為30 t/d)
       
        Tab.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y (Treatment Scale is 30 t/d)
       
       
        4 結論
       
        通過鐵碳微電解將TP從液相轉移至固相,再經砂濾除去,在小試和實際應用中都表現出卓越的除磷能力。在小試階段,確定了鐵碳+砂濾的最佳運行參數,鐵碳反應池曝氣量為12 m3/(h·m3),鐵碳比為3∶1,投加量為100 g/L,水力停留時間為4 h,砂濾以0.5~1.0 mm石英砂為濾料,過濾高度為40 cm,使TP為5 mg/L的原水降至0.02 mg/L,去除率達到99.6%。在實際應用階段,將該工藝用于蘇州市金庭鎮某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中,控制砂濾濾速為1.5 m/h,出水TP穩定于0.5 mg/L左右,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證明該技術的穩定可靠性。填料更換周期可達1年,可節省大量的人工運維成本,普遍適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的處理,具有較大的推廣使用價值。
       
        更多環保技術,請關注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http://www.rhscmb.com/)。

      關鍵詞: 生活污水治理   環保管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注明來源“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