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一周要聞回顧》為您一網打盡本周最熱環??煊?!
一周要聞回顧(4.10—4.14)現在開始!
【環保要聞】
4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修訂草案)》。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修訂《辦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依法治污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落實好生態環境基本制度、執行好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提供了基礎保障,對指導全國生態環境執法工作、規范生態環境行政處罰、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3年4月12日,“一帶一路”全民早期預警高層論壇在京舉辦。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出席論壇并簽署關于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三方合作協議。按照協議內容,生態環境部將和世界氣象組織、中國氣象局共同開發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早期預警項目,通過援助早期預警設備物資、舉辦能力建設培訓班等方式,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實施,為相關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災害風險和早期預警能力提供幫助。
日前,一場大范圍的沙塵天氣正在影響我國,多地空氣質量已達到嚴重污染水平。為何今年沙塵天氣頻繁來襲?沙塵天氣影響包含在重污染天比例1%的目標之內,這也就意味著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時,一系列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隨之開展。企業需要注意哪些連帶影響及自身管控?

2023年第一次核安全形勢分析會在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認識核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強化分析研判,持續提升維護核安全能力,真正做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切實擔負起核安全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北京表示,綠色低碳轉型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和潮流,它既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危機的共同選擇,更是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3年4月11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援基里巴斯太陽能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援博茨瓦納氣象機動站、援哥斯達黎加電動公交車發運儀式在京順利舉辦。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出席儀式并致辭?;锇退柜v華大使戴維·蒂阿博、博茨瓦納駐華大使巴特朗·塞雷馬、哥斯達黎加駐華臨時代辦喬納森·古茲曼分別出席儀式并致辭。
【政策法規】
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鞏固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我國投資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和水平,根據《政府投資條例》《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等規定,在2002年《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基礎上,我委研究制定了《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通用大綱(2023年版)》《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參考大綱(2023年版)》和《關于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的說明(2023年版)》。

為規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開展的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工作,加強檢驗檢測機構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督促檢驗檢測機構落實主體責任,保證其技術能力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依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保護環境,防治放射性污染,現批準《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要求》和《六氟化鈾運輸容器》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并由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

為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重點行業環??冃揂的實施意見》,省有關部門持續優化多元保障,從科技、環保、財稅、綠色信貸等方面出臺相應支持政策,激發創A企業投資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推進我省重點行業環??冃揂進程,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本文件規定了畜禽養殖污水的監測方案制定、監測項目、采樣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交接和保存、質量控制等技術要求,描述了畜禽養殖污水監測的試驗方法和證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畜禽養殖污水資源化利用、達標排放和農田灌溉的監測、糞漿的資源化利用監測參照使用。
【市場動態】

低碳工廠,綠色工廠,智能工廠,環保在線相關的解讀也比較多了,那就來看下零碳園區。工業生產集合的產業化、園區化,帶來的是集中式的污染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既分攤了成本,又實現了規范化,對很多工業企業來說都是一舉兩得的選擇。因此,退城入園這波浪潮確實引發了工業園區建設和改造的新變革。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全面推動能源轉型,要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同時,鼓勵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發展,有助于實現中央設定的能源轉型的目標。

針對我國的首單“藍碳拍賣”,有專家認為,這標志著海洋碳匯已經進入了市場化交易階段,并有助于提升我國在環保方面的國際影響力。當然,他也同樣提及,“藍碳”市場的透明度、市場主體的技術創新力等將是今后完善“藍碳市場”的重要方向。順著專家的分析,細究來看,則能發現,藍碳市場是一片尚待完全開發的“寶地”。
縱觀15年間的變化,全國建筑能耗擴大了2.4倍,碳排放擴大了2.3倍,年均增速均超過了5%。不過,“十三五”期間,兩大數據的增速都有斷崖式的下跌,這倒明顯證明了近年來我國對于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的管控,支持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發展的實質成效。按照前述報告的結論,建筑材料生產碳排放正步入平臺期,建筑業施工碳排放已進入達峰預備期,南方非采暖區建筑用能結構優化效果顯著。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然性,必要性,一覽無遺。

環境產業從無到有二十年,作為城市環境公共服務最先成熟的產業部分,污水處理和垃圾焚燒領域率先經歷了以特許經營權為代表的市場化改革浪潮、以PPP為代表的資本化規模擴張浪潮。在快速發展的20多年中,環保人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卻難以像其他產業一樣將時代紅利鑄就成高高的產業護城河,給了很多外部企業“跨界打劫”的機會。
【精品服務】

以上是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一周要聞回顧的全部內容,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www.rhscmb.com)。